在海拔4200米的青海达日草原,牧民们世代逐水草而居,却始终被同一个难题困扰——饮水安全。夏季暴雨过后,草原上的溪流裹挟着泥沙与病菌,浑浊不堪;冬季河面结冰,只能砸开冰面取水,冰冷的河水常让老人和孩子犯胃痛。2022年,吕宇峰随公益团队来到这里,亲眼看到牧民卓玛捧着一碗混着草屑的水递给孩子,孩子皱着眉却还是喝了下去。那一刻,他攥紧了拳头:“一定要让草原上的人喝上干净水。”
从达日草原回到城市后,吕宇峰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联系水利工程专家。他带着专家团队先后三次重返草原,顶着高原反应,徒步走遍6个牧委会、23个帐篷聚落,测量水质、勘探水源。专家们发现,草原地下50米处藏着优质地下水,但牧区分散、交通不便,传统集中供水站难以覆盖。吕宇峰当即决定:“不搞‘一刀切’,按牧民居住点分散建小型供水站,再配上净水设备。”资金成了第一个难题。吕宇峰不仅拿出自己的积蓄,还主动对接公益基金会与爱心企业,一遍遍讲述草原牧民的饮水困境。有企业负责人被他的坚持打动,捐赠了12套小型净水设备;基金会也拨付专款,用于打井和修建供水站。2023年初春,首座供水站在达日草原的多拉牧委会动工。吕宇峰全程守在工地,和施工队一起扛管材、铺管道——高原氧气稀薄,他常常走几步就喘得厉害,却从没想过离开。供水站建成那天,牧民们围着崭新的储水罐欢呼。吕宇峰亲手打开水龙头,清澈的水流喷涌而出,卓玛的孩子捧着水杯喝了一口,笑着说:“比奶茶还甜!”但吕宇峰知道,这只是开始。他发现部分牧民对净水设备的维护不熟悉,又专门组织了培训:用牧民熟悉的藏汉双语手册,手把手教大家更换滤芯、检测水质;还在每个牧委会选出两名“饮水管家”,负责日常设备检修,他自己则每月通过视频回访,了解设备运行情况。考虑到冬季部分牧户需要转场,吕宇峰又定制了一批便携式净水壶,挨家挨户送到转场牧民手中。“有了这个,走到哪儿都能喝上干净水。”牧民才让接过净水壶,激动地给吕宇峰献上了哈达。如今,达日草原上已有8座小型供水站投入使用,覆盖了近300户牧民。曾经浑浊的河水、冰冷的冰水,变成了随时能取用的安全饮用水;牧民们再也不用为“喝口水”发愁,孩子犯胃痛的次数少了,老人的身体也硬朗了许多。当地牧区干部说:“吕宇峰带来的不只是净水设备,更是让牧民安心生活的底气。”
展开剩余18%面对牧民们的感谢,吕宇峰总是笑着摆手:“草原给了牧民生活的希望,我只是帮大家守住这份希望。”接下来,他还计划联系更多专家,为草原后续的饮水设施维护提供支持,让“安全饮水防线”在高原上长久守护着牧民的幸福生活。
发布于:天津市